Wednesday, March 24, 2021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41~50

 

 

信毀.歎淨.無作.遍嘆.聞持  魔事.兩過.佛母.問相.成辦 

41

信毀品

舍利弗:信解般若的菩薩,從何處來?幾時發心?供養幾佛?幾時能解深般若義?

佛:是菩薩,從阿僧祇劫初發心,常行六波羅蜜,供養無量十方諸佛。

  若見若聞般若波羅蜜,作是念『我見佛,從佛聞法』

  能隨順解深般若義,以無相無二、無所得故。

 

須菩提:般若可聞可見耶?

佛:般若波羅蜜,無有聞者、無有見者。

    乃至十八不共法、佛及佛道,無聞無見,諸法鈍故。

 

須菩提:是菩薩,幾時行佛道,能習行如是般若波羅蜜?

佛:是中應分別說。

  有菩薩,初發意,有方便力,故能習行深般若波羅蜜。

  有菩薩,從諸佛所,行施戒忍精進一心智慧。

    有所得故,聞說深般若波羅蜜時,便從眾中起去。

    是人愚癡因緣業種故,聞說深般若,便呰毀。則為呰毀諸佛智。

      起破法業,墮大地獄中。

 

舍利弗:五逆罪與破法罪相似耶?

佛:不應言相似。

  是人毀呰不信般若,作是言『不應學是法,是非法非善非佛教。諸佛不說是語』

    自呰毀亦教他毀,自壞身亦壞他身,自不知不信亦教令他人不信不知。

    是為壞法污法人。若人聽信用其言語,亦受如是苦(見上)

 

舍利弗:世尊說壞法之人所受重罪,不說是人所受身體大小?願佛說之,

        為未來世作明,令知破法業積集故,得如是大醜身、受如是苦。

佛:不須說所受身體大小。

    後世人若聞是破法業積集厚重,受大地獄苦。足為未來世作明誡。

舍利弗:善男子善女人,聞是法,足作依止,寧失身命不壞法。

須菩提:善男子善女人,應好攝身口意業,無受如是諸苦。

 

須菩提:以積集口業故,有如是破法重罪耶?

佛:有。在佛法中出家受戒,破深般若,毀呰不受,

  則為破佛智,則為破三寶,則破世間正見,則破四念處,乃至破一切種智法。

  則得無量罪,則受無量憂苦。

 

須菩提:毀呰深般若,有幾因緣?

佛:四因緣。

  為魔所使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(種不善根)

  不信不解,心不得清淨。         (無巧便慧)

  相隨惡知識,心沒懈怠著受陰。   (惡友相得)

  多行瞋恚、自高輕人。           (不懃精進)  反之為對治法!

 

須菩提:不懃精進、種不善根、惡友相得、無巧便慧,此人難信難解(深般若)

佛言:如是如是!

  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,不縛不解。皆是無所有性。

  婬瞋癡淨故色,乃至一切種智淨,果亦淨。   

  無明乃至老死淨,故般若乃至一切智淨。

  是我眾生乃至知者見者淨,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,不二不別、無斷無壞

 

42

歎淨品

舍利弗:是淨甚深。

        何法淨故,是淨甚深?是淨明不相續?是淨無垢、無得無著無生?

        是淨不生三界中?是淨無知?是淨淨?

佛:色受想行識乃至八聖道分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淨,菩薩佛一切種智淨故。是淨甚深。

    波羅蜜淨明,四念處乃至一切智淨故是淨明。

    色乃至一切種智,不去不相續故,是淨不相續。

    乃至一切種智性常淨故,是淨無垢。

    色乃至一切種智無得無著無生故,是淨無得無著無生。

    三界不可得故,是淨不生三界中。

    諸法鈍故,是淨無知。色受想行識自性空故無知,是淨淨。

    一切法不可得故,一切法淨,是淨淨。

 

舍利弗:云何般若,於薩婆若,無益無損?

        云何般若淨,於諸法,無所受?

佛言:法常住相故,法性不動故。

 

須菩提:以何因緣,我淨故,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淨、畢竟淨?

佛:我無所有故,色無所有、畢竟淨。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如是。

 

須菩提:何故,我淨故四果淨、辟支佛道淨、佛道淨?  佛:自相空故。

須菩提:何故,我淨故一切智淨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佛:無相無念故。

須菩提:何故,以二淨故,無得無著是畢竟淨?        佛:無垢無淨故。

須菩提:何故,我無邊故色受想行識淨?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佛:畢竟空、無始空故

須菩提:何故,菩薩能如是知般若波羅蜜?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佛:知道種故。

佛:菩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,不作是念:『

      我施、持戒、修忍、精進、入禪、修智慧,

      得福德、入菩薩位、淨佛國土、成就眾生、當得一切種智』

    無諸憶想分別。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故無所礙。

 

提桓因:須菩提,云何是求菩薩道礙法?

須菩提:取心相是礙法,故不能無礙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   菩薩示教利喜他人,不應作是分別『我施、我行、我修』。

    亦令他人遠離一切礙法。

 

佛:今更聽我說微細礙相。

  取相念諸佛,所可有相皆是礙相。 

  從初發意乃至法住,於其中間,所有善根及餘善根,取相憶念迴向。皆是礙相。

  不應取相憶念諸佛,亦不應取相憶念諸佛善根。

 

須菩提:是般若波羅蜜甚深。  佛:一切法常離故。

須菩提:我當禮般若波羅蜜。  佛:般若無起無作,無有能得者。

須菩提:一切諸法亦不可知不可得。

佛:一切法一性,非二性。是一法性是亦無性。是無性即是性,是性不起不滅。

    若知諸法一性,所謂無性無起無作,則遠離一切礙相。

 

須菩提:是般若波羅蜜難知難解。不可思議。

佛:般若波羅蜜,無見者、無聞者、無知者、無識者、無得者。

    不從心生,不從色受想行識生,乃至不從十八不共法生。

 

43

無作品

須菩提:是般若波羅蜜無所作。若菩薩欲行般若波羅蜜,應云何行?

佛:作者不可得,色乃至一切法不可得

  不行色乃至不行一切種智,是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   不行色常無常、苦樂、我非我、淨不淨

    是色無所有性,云何有常無常、苦樂、我無我、淨不淨?

  不行色不具足乃至不行一切種智不具足,是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   色不具足者,是不名色。如是亦不行。

 

須菩提:世尊善說求菩薩道礙不礙相。

        是甚深法,若說亦不增不減,若不說亦不增不減。

佛言:如是如是!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

  不行色不礙,乃至一切種智不礙,是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   知色是不礙,乃至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不礙。

    如幻人,讚毀時,不增不減亦不喜不憂。

    諸法法相亦如是,若說不說如本不異。

 

須菩提:諸菩薩所為甚難,修行時,不憂不喜,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不轉還。

  修般若波羅蜜,如修虛空。『是人欲度眾生故,發菩提心,為欲度虛空』

提桓因:菩薩習般若波羅蜜,為習何法?

須菩提:為習空法

提桓因:受持是般若波羅蜜,親近讀誦說正憶念。我當作何等護?

須菩提:汝頗見是法可守護者不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桓因:不也。

        汝能護夢焰影響幻化不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桓因:不能護。

        能護佛所化不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桓因:不能護。

        能護法性、實際、如、不可思議性不?  提桓因:不能護。

  欲護行般若波羅蜜諸菩薩亦如是,但自疲苦。

 

提桓因:云何菩薩行般若,知見諸法如夢如焰、如影如響、如幻如化?

須菩提:菩薩行般若,不念色、是色、用色、我色,

  乃至不念一切智、是一切智、用一切智、我一切智,

  是菩薩知諸法如夢如焰、如影如響、如幻如化。

 

爾時佛: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亦當於是處,說般若波羅蜜。

須菩提: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用何相何因何義說?

佛:色非常非無常、非苦非樂、非我非無我、非淨非不淨、非縛非解,受想行識亦如是。

    色非過去未來現在、畢竟淨,乃至一切智畢竟淨。

    當如是說法。

 

須菩提:是般若波羅蜜清淨?       

佛:色清淨故,般若波羅蜜清淨。何以故?

      色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是名色清淨。

      虛空清淨故,般若波羅蜜清淨。不污,故般若波羅蜜清淨。

      虛空不可污、不可取,故虛空清淨,故般若波羅蜜清淨。

    虛空可說、不可說、不可得故,般若波羅蜜清淨。何以故?

      因虛空二聲出故,般若波羅蜜亦如虛空可說故清淨。

      如虛空無可說故,般若波羅蜜清淨。

      如虛空無所得相,般若波羅蜜亦如虛空無所得故清淨。

    一切法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故,般若波羅蜜清淨。何以故?

      一切法畢竟清淨故,般若波羅蜜清淨。

 

44

遍歎品

須菩提:無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?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佛:如虛空無邊故。

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佛:諸法等故。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佛:畢竟空故。

  不壞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佛:一切法不可得故。   

  無彼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佛:無名無身故。 

  空種?不可說?無名?    佛:入出息、覺觀、受想行識不可得故。

  不去?無移?盡?        佛:一切法不來、不可伏、畢竟盡故。

  不生?不滅?            佛:一切法不滅、不生故。

  無作?無知?。          佛:作者、知者不可得故。

  不到?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佛:生死不可得故。

  不失?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佛:一切法不失故。  

  夢?響?影?焰?        佛:夢中所見、聞聲者、鏡面、水流不可得故。

  幻?不垢?不污?無淨?  佛:術事、煩惱、處不可得故。煩惱虛誑故。

  不戲論?不念?          佛:一切戲論破、一切念破故。

  不動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佛:法性常住故。

  無染?不起?寂滅?      佛:一切法無妄解、無分別故。一切法相不可得故。

  無欲?無瞋?無癡?      佛:欲不可得故。瞋恚不實故。無明黑闇滅故。

  無煩惱?無眾生?        佛:分別憶想虛妄故。眾生無所有故。

  無斷?無二邊?          佛:諸法不起故。離二邊故。

  不壞?不取?不分別?    佛:一切法不相離故。過聲聞辟支佛地故。妄想不可得故。

  無量?虛空?            佛:法量不可得故。一切法無所有故。

  無常?苦?空?無我?    佛:一切法破壞、苦惱相、不可得、不著故。

  無相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佛:一切法不生故。

  內空?外空?內外空?空空?大空?    佛:空法不可得故。

  第一義空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佛:涅槃不可得故。

  有為空?無為空?        佛:有為無為法不可得故。

  畢竟空?無始空?        佛:諸法畢竟、無始不可得故。

  散空?性空?諸法空?    佛:散法、有為無為性、一切法不可得故。

  無所得空?自相空?      佛:無所有故。諸法自相離故。

  無法空?有法空?無法有法空?      佛:無法、有法、無法有法相不可得故。

  念處?正勤?如意足?    佛:身受心法、善不善法、四如意足不可得故。

  根?力?覺?道?        佛: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不可得故。

  無作?空?無相?        佛:無作、空相、寂滅相不可得故。

  背捨?定?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佛:八背捨、九次第定不可得故。

  檀?尸羅?羼提?        佛:慳貪、破戒、忍不忍不可得故。

  毘梨耶?禪那?般若?    佛:懈怠精進、定亂、癡慧不可得故。

  十力?四無所畏?        佛:一切法不可伏故。道種智不沒故。

  無礙智?佛法?          佛:一切法無障無礙故。過一切法故。

  如實說者?自然?        佛:一切語如實故。一切法中自在故。

  佛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佛:知一切法一切種智故。

 

45

聞持品

提桓因:若得聞般若者,是人於前世佛作功德,與善知識相隨。

  若能得聽受親近讀誦乃至正憶念、如說修行、能問能答,

  當知是人,於前世多供養親近諸佛故。

  若聞是般若波羅蜜,不驚不怖不畏。

    當知是人,於無量億劫,行六波羅蜜。

 

舍利弗:若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不驚不怖不畏。聞已,受持親近,如說習行,

  當知是人,如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。

  若人呰毀深般若者,當知是人,前世亦呰毀。

 

提桓因:若人不久行波羅蜜,不行內空、四禪、四念處、八聖道分、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。

  如是人不信解是般若波羅蜜,有何可怪?

  我禮般若波羅蜜,是禮一切智。

佛:如是如是!禮般若波羅蜜是禮一切智。

  一切智從般若波羅蜜生,一切智即是般若波羅蜜。

  一切智,當般若波羅蜜。

  欲生道種智、欲斷結習、欲轉法輪、欲得四果、欲得辟支佛道,

  欲教眾生令得四果菩提、欲總攝比丘僧,當習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

提桓因:菩薩欲行般若波羅蜜時,

  云何名波羅蜜,住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

    住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、五神通,

    住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住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?

  云何習行 

佛:不住色中,為習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   不習色是名習色,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如是。

    菩薩不得色可住可習處,乃至十八不共法,不得可住可習處

 

舍利弗:是般若波羅蜜甚深、難可測量、無量。

佛:色如甚深、色難可測量、色無量,故般若波羅蜜甚深、難可測量、無量。

    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如是。

  不行色甚深,不行色難測量,不行色無量,為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 甚深相為非色,色難測量相為非色,色是無量相為非色,

    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如是。

 

舍利弗:是般若甚深、難見難解、不可思量。不應在新發意菩薩前說。

提桓因:若說,有何等過?

舍利弗:是菩薩,或當驚怖、呰毀、不信。

  是菩薩或有是處,聞是深般若,毀呰不信,種三惡道業,久久難得菩提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提桓因:頗有未受記菩薩,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不驚不怖者不?

舍利弗:若聞是深般若,不驚不怖,當知是菩薩得受記不久。

佛:如是如是!

 

舍利弗:我欲說譬喻。

  如求菩薩道,夢中修行六波羅蜜、內空乃至坐於道場。當知是人近菩提。

  何況覺時修行六波羅蜜,而不疾成菩提,坐於道場?

  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,當知是人近受菩提

    如人欲過曠野,若見壃界園林,知近城邑聚落。

    如人欲見大海,若不見樹山相,知離大海不遠。

    如初春葉墮,當知華果出在不久。

    如母人懷妊,身重不便、眠食轉少,當知產生不久。

 

須菩提:云何菩薩具足修行般若波羅蜜?

佛:不見色增相,亦不見減相,

      乃至一切種智。不見增相,亦不見減相。是時具足般若波羅蜜。

    不見是法、是非法,乃至不見一切種智。是具足修行般若波羅蜜。

  諸法無相故。諸法空、欺誑、無堅固,無覺者、無壽命者。

 

須菩提:世尊所說不可思議。

佛:色不可思議,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思議故,所說不可思議。

  色是不可思議,乃至知一切種智是不可思議。則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。

 

須菩提:是深般若波羅蜜,誰當信解者?

佛:若「久行六波羅蜜,種善根,多親近供養諸佛,與善知識相隨」者,能信解。

須菩提:云何久行六波羅蜜,種善根,多親近供養諸佛,與善知識相隨?

佛:若不分別色相色性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、

    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、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、

    乃至不分別一切種智、一切種智相、一切種智性。

 

須菩提:甚可怪,說是般若波羅蜜時,多有留難。    (更多在下二品)

  惡魔憙作留難故,不得令書讀誦思惟說、正憶念、修行。

佛言:如是如是!是珍寶中多有難起故。

  以是事故,應當疾書讀誦思惟說、正憶念、疾修行。

  惡魔雖欲留難,令不得書讀誦思惟說、正憶念、修行,

    亦不能破壞是菩薩書般若波羅蜜,乃至修行。

 

舍利弗:誰令惡魔不能留難菩薩?

佛:十方國土現在諸佛,擁護念是菩薩故。

 

舍利弗:佛無法不知,眾生之行無事不知。

  未來世人,勤求六波羅蜜,受持讀誦乃至修行,有得有不得?

佛:一心精進勤求,當得應六波羅蜜諸經。

 

舍利弗:如是勤行者,得是應六波羅蜜深經耶?

佛:是人得是應六波羅蜜深經。

  為菩提故,與眾生說法示教利喜,令住六波羅蜜。

  後身轉生,易得應六波羅蜜深經。

  得已,如六波羅蜜所說修行精勤不息,

  乃至淨佛國土、成就眾生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 

46

魔事品

須菩提:云何是人求於佛道,生諸留難?

佛:行般若時,難具足六波羅蜜。以是故,樂說辯不即生,是魔事。

  行六波羅蜜,著樂說法。以是故,樂說辯卒起,是魔事。

  書是經時,偃蹇慠慢戲笑亂心輕笑不敬心亂不定各各不和合,是魔事。

      受持讀誦說正憶念時,如是亦如是。

  作是念『我不得是經中滋味』便棄捨去,是魔事。

      以前世不久行波羅蜜,而作是念:

    『我於般若波羅蜜中無記』『我是中無名字』『是中無我生處名字』

      是人不欲聽聞般若波羅蜜,便離去。

  學餘經,棄捨般若波羅蜜,終不能至薩婆若,是魔事。

      餘經:聲聞所應行經,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、三十七道分,三解脫門。

  是深般若波羅蜜時,樂說不如法事,不得書成般若波羅蜜。

      所謂樂說色聲香味觸法、戒、定、波羅蜜、四念處乃至菩提。

 

須菩提:是般若波羅蜜可書耶?

佛:不可書。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,自性無故。

    若自性無,是不名為法。

    無法不能書無法。

  若作是念『無法是深般若波羅蜜』,是魔事。

    自念『我是般若波羅蜜』,亦是魔事。

    著無文字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,亦是魔事。

  讀誦說、正憶念、如說修行,亦如是。

 

  若國土聚落念起、若念諸親里,種種諸餘異念留難,是魔事。

  得名譽恭敬、布施供養,受著是事,不得書成般若波羅蜜,是魔事。

  惡魔方便持諸餘深經與是菩薩,貪著惡魔所與方便道,是魔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47

兩過品

聽法人欲書持讀誦正憶念,說法人不欲為說。說法人欲令受,聽法者不欲受之。

聽法人欲書持讀誦正憶念,說法者欲至他方。說法人欲令受,聽法者欲至他方。

說法人貴重布施資生之物,聽法人少欲知足。說法人少欲,聽法者貴重布施。

說法者受十二頭陀,聽法人不受。        聽法者受,說法人不受。

說法者有信有善,聽法者無信破戒惡行。  聽法者信善持戒,說法者無信破戒惡行。

說法者心不慳惜,聽法者悋惜不捨。      聽法者心不慳惜,說法者悋法不施。

聽法者欲供養說法人,說法者不欲受之。  說法者欲供給聽法人,聽法者不欲受之。

說法者易悟,聽法人闇鈍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聽法者易悟;說法人闇鈍。

說法者知十二部經次第義,聽法者不知。  聽法者知,說法人不知。

說法者成就六波羅蜜,聽法人不成就。    聽法者有六波羅蜜,說法人無。

說法者有方便力,聽法人無。            聽法者有方便力,說法人無。

說法者得陀羅尼,聽法人無。            聽法者得陀羅尼,說法者無。

說法者欲令書持讀誦正憶念;聽法人不欲。聽法者欲書持讀誦,說法者不欲令。

說法者離貪瞋恚,聽法人著貪瞋恚。      聽法者離貪瞋恚,說法人著貪瞋恚。

 

有人來說『

  欲界中受五欲快樂,色界中受禪生樂,無色界中受寂滅樂,

  是事亦無常苦空無我,變相盡相、散相離相滅相。

  汝何不於是身中取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

  何用是世間生死中受種種苦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?』

當知是為魔事。

 

說法者一身無累;聽法人多將人眾。        聽法者一身無累;說法者多將人眾。

說法者:『汝能隨我意者,當與汝般若波羅蜜,令書讀誦說正憶念。若不隨我意者則不與汝。』

聽法者欲得追隨如其意;說法者不聽。

 

說法者欲得財利故與法,聽法者不欲從受。  聽法者為財利故欲學,說法者不欲與。

說法者欲至危命之處,聽法者不欲隨去。    聽法者欲至危命之處,說法者不欲去。

說法者欲至飢餓無水之處,聽法者不欲隨去。聽法者欲至飢餓穀之處,說法者不欲去。

 

說法者欲至豐樂之處,言『汝為利養故追隨我,汝善自思惟。若得若不得,無令後悔』

聽法者聞之心厭,作是念『是為拒逆,不欲與我相隨』便即止不去。

 

說法者欲過賊怖,言『汝何用到彼,彼中多有諸怖』。聽法者聞之心厭,不欲追隨。

說法者多有檀越數往問訊,以是故言『我有因緣,應往到彼』。聽法人知其意,便止不去。

 

當知皆為魔事。

 

復次,惡魔作比丘形像來破壞,不得令書持讀誦說正憶念。

須菩提:何因緣故,惡魔作比丘形像?

佛言:以比丘形像來壞善人心,令遠離般若波羅蜜。

  作是言『如我所說經即是般若波羅蜜,此經非般若波羅蜜』

  如是言『菩薩行般若波羅蜜,於實際作證,得四果、辟支佛道』

    未受記菩薩便墮疑惑,不得書受持乃至正憶念。

  留難般若波羅蜜是為魔事。菩薩應當覺知,知已遠離。

 

須菩提:何等是魔事留難,菩薩應當覺知,知已遠離?

佛言:般若波羅蜜,諸魔事起,菩薩應當覺知,知已遠離。

  聲聞辟支佛所應行經,是菩薩應當知是魔事而遠離之。

      內空、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、三解脫門,用是法得四果、辟支佛道。

      如是等諸經,惡魔作比丘形像方便與菩薩。

  惡魔作佛身到菩薩所,是菩薩貪著故耗減薩婆若。

  惡魔作佛身到菩薩前,是菩薩起貪著意,作是念『我於當來世亦當如是』

  惡魔化作無數菩薩,行波羅蜜,指示善男子善女人。善人見已貪著故耗減薩婆若。

  書受讀誦說正憶念時,多有留難起。

 

須菩提:愚癡人,心不樂大法,是故不書受讀誦正憶念、不如說修行,

      亦壞他人,令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,乃至如說修行。

 

佛:新發大乘意善男女,為魔所使,

    不種善根、不供養諸佛、不隨善知識故,不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不正憶念。

  是人,少智少慧、心不樂大法,是故不能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,魔事起故。

  能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時,魔事不起,能具足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。

  十方諸佛菩薩亦助是人,令得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。

 

48

佛母品

佛:佛常以佛眼視是深般若波羅蜜。

    以是深般若波羅蜜,能生諸佛,能與一切智,能示世間相。

 

須菩提:般若波羅蜜 云何能生諸佛?云何能示世間相?

  云何諸佛從般若波羅蜜生?云何諸佛說世間相?   

佛:是深般若中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。得是諸法因緣故名為佛。以是故說能諸佛。

    諸佛說五陰是世間

  不示五陰破、不示五陰壞,不示生滅垢淨、不示增減入出、不示去來今,乃至不示一切種智。

    佛如是能示世間相。

 

  佛知眾生攝心亂心相,以法相故知。

      以盡、無染、滅、斷、寂、離相故知。

  佛知眾生染心,如實知染瞋癡心、瞋癡心。

      以染心如實相,則無染心相。佛如是知眾生心。

  佛知眾生無染心,如實知無染瞋癡心、無瞋癡心。

      以無染相中,染相不染相不可得。

  佛如實知眾生廣心、大心、無量心、不可見心。

      以心性無故。誰作廣狹,乃至來去?誰生滅住異?

      以無量心相無依止故,誰有住不住處?

      以心是無相,自相空故。

  佛如實知眾生心數出沒屈申。

      以眾生心數出沒屈申等,皆依色受想行識生。所謂是事實、餘妄語是見依色。

  佛知色相。

      色如如相不壞,無分別、無相、無憶、無戲論、無得。

  佛知一切法如相,非不如相、不異相。得是如相故,佛名如來。

 

須菩提:是諸法如相非不如相不異相甚深。

  諸佛用是如,為人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誰能信解是者?

  唯有阿惟越致菩薩、及具足正見人、漏盡阿羅漢。

 

佛:是如無盡相故甚深。一切法無盡故。

    佛得是一切諸法如已,為眾生說。

 

49

問相品

欲色界天子:何等是深般若波羅蜜相?

佛:空相無相、無作無起、無生無滅、無垢無淨、無所有法無相、無所依止虛空相。

  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羅蜜相。

    佛為眾生用世間法故說,非第一義。

      相不能破相、知相。相不能知無相,無相不能知相。相無相皆無所有。

      非人所有,非非人所有,非世間非出世間,非有漏非無漏,非有為非無為。

      譬如問『何等是虛空相?』此不正問。虛空無為無起、無有相可說。

佛:有佛無佛,相性常住。佛得如實相性故,名為如來。

 

天子:世尊所得諸相性甚深。得是相,得無礙智。住是相中,集諸法自相。

  是深般若波羅蜜,是諸佛常所行道處。行是道,得菩提,通達一切法相。

佛:如是如是!

  惱壞相是色相。覺者受、取者想、起作者行、了別者識。

  能捨者檀那、無熱惱者尸羅、不變異者羼提、不可伏者毘梨耶、攝心者禪那、捨離者般若。

  心無所嬈惱者是四禪。出世間者三十七品相。苦者無作脫、集者空脫、寂滅者無相脫。 

  勝者十力、不恐怖者無所畏、遍知者四無礙智、餘人無得者十八不共法相。

  愍念眾生者大慈大悲相、實者無錯謬相、無所取者常捨相、現了知者一切種智相,

  佛得是無相,得一切諸法無相,以是因緣故,佛名無礙智。

 

佛告須菩提:

  般若波羅蜜,是諸佛母,能示世間相,

  佛因般若,得一切法不生,以無所得故。

    知一切法無作相無起相。作者無所有,形事不可得故。

    依止般若波羅蜜住,恭敬供養尊重讚歎。

  佛所乘來法,所從來道,得菩提。

    是乘是道,佛還敬養尊讚,是名佛知作人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須菩提:若一切法無知無見,云何般若能生諸佛、示世間相?  【前品先問,再問】

佛:一切法實無知無見者。一切法空虛誑、不堅固故。無依止、無所繫故。

  不見色受想行識,乃至不見一切種智故示世間相。

  如是,般若波羅蜜,能生諸佛、能示世間相。

 

須菩提: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。

佛言:大事者,所謂救一切眾生,不捨一切眾生

 

50

成辦品

佛:是深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,乃至無等等事故起。

  是深般若波羅蜜中含受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。

  所有聲聞辟支佛法,若菩薩佛法,一切皆在般若波羅蜜中,

  成辦其事,故起。不取色、不著色故能成辦。

 

須菩提:菩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即時信解者,從何處終、來生是間?

佛:從人道中終,還生是間人中

須菩提:頗有他方國土菩薩如是信解,來生是間

佛:。以先世功德成就、以善根因緣,來生此間。

  復有菩薩先世雖聞,不問故今續疑悔難悟。

  當知是新發大乘意菩薩,少信少樂故,不能書受持讀誦說正憶念。

  是人於二地中,當墮一地。
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